201年,官渡之战还没结束,刘备在汝南和曹操交战,结果又被曹操打败了。后来刘备就带着剩下的人马投靠了刘表。刘表亲自跑到城外去接他,用对待贵宾的礼节对待刘备。当时刘备手头兵力不多,但刘表表面上还是挺看重他的。
刘备被派去守新野县,因为张绣投靠了曹操,刘表就丢掉了荆州里南阳郡这一块地。新野县就变成了刘表北边最靠前的阵地。刘备现在的情况跟张绣当年差不多,就是以差不多自己人的身份跟刘表合作,就像被雇佣的士兵一样。刘备负责出力打,刘表给地方、兵和粮食,俩人一起对抗曹操。
刘备在荆州逍遥了七年,没心没肺地过,可到了公元207年7月,曹操带着大军南征,荆州局面一下子急转直下。这时刘表刚死,刘琮继位,蔡瑁他们一伙儿撺掇刘琮投降曹操,荆州七郡就那么轻易地归顺了,刘备顿时变得好不尴尬。
刘琮能向曹操投降,刘备却不行,自从衣带诏事件后,他们俩就结仇了。曹操视刘备为天下英雄中的唯一对手,尽管当时刘备势力很小,曹操却想把他彻底消灭。荆州一收归曹操,他就立刻带着精锐的虎豹骑去追击刘备,结果在当阳把刘备给打败了。刘备只好逃到江夏郡,去投奔刘琦。
要是刘备以前那德性,输了就会去找新的靠山。好比说,他以前被吕布给偷袭了,就投靠了吕布。后来吕布又打他,他就去投曹操。再后来,他跟曹操不对付了,又去投袁绍。袁绍不行了,他又去投刘表。现在刘表也快不行了,他可能就去投刘琦。要是刘琦也顶不住曹操,那刘备大概会去找孙权。要是孙权也靠不住,那他也许会跑到交州的苍梧郡去找太守吴巨。
鲁肃跟刘备一见面就问,你接下来打算怎么打算?刘备回答说:我和苍梧那边的太守吴巨挺熟,打算去找他帮忙。苍梧现在在广西,那时候可是在交州那边,挺偏僻的。
刘备这回说的话挺符合那时候的情况,也符合他一贯的风格。那时候曹操已经把北方给统一了,荆州那边也全成了曹操的地盘,刘备自己在长坂坡那场仗里也吃了大亏,心情肯定挺低落。所以,他想着要去广西找吴巨混日子,这想法也挺正常的。
刘备身边又添了个得力助手,就是诸葛亮。他劝阻了刘备的计划,后来又设法跟孙权平等地结成了盟友。在赤壁和南郡两场大战中,两人联手把曹操打败了。之后,刘备还成功拿下了荆南那几个郡,包括零陵、桂阳、长沙和武陵。这下刘备得考虑怎么把势力范围再扩大了。
刘备有几个选择摆在面前:
一、向南发展,拿下交州。
东汉时期的交州啊,那可是个挺偏远的地方,差不多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广东、海南还有越南北边这些地方。它在中国最南边,人少,经济也不怎么发达,离我们中原那可远着呢。所以啊,大多数人都懒得往那去。
刘备要是往南边扩张,作用其实不大,实力提升也不会太多,还得耗掉不少东西。再说,刘备的眼界一直都在中原地带,那地方自古就是中华的心脏地带。诸葛亮在给刘备的计策里也说了,要回到原来的首都,就是那个东汉时期的洛阳。
二、向北发展,与曹操硬抗。
刘备手里有荆南四郡,北边是周瑜管的南郡。要想往北边扩展,跟曹操对着干,就得绕开南郡,或者跟孙权说借南郡用用。南郡那地方挺关键,四面八方都通,北边连着曹魏的地盘,西边挨着益州,东边接孙权的地,南边又连着荆州南四郡,是荆州最要紧的地方。
要往北扩张,得先借个南郡,也就是大家说的借荆州,还得孙权点头。周瑜一走,孙权就借给刘备了南郡。不过那时候刘备想往北发展也不行,主要就是曹魏那边的势力太雄厚,刘备这边暂时抗不过去。
三、向东发展,与孙权为敌。
这事儿不太可能成啊,那时候孙权和刘备是一起的,曹操那家伙在中间,他们俩只能互相支持。要真把曹操干掉了,那倒是有可能,但那时候刘备的实力还没孙权强,只有孙权的一半,所以刘备不太可能往东边扩张。
四、向西发展,拿下益州。
刘备打算往西边拓展势力范围,还得把南郡收入囊中,之前已经提过了。后来刘备借到了南郡,这样就有机会往西边发展了。实际上,这几乎是刘备唯一的选择,因为往南边发展没什么前途,往北和往东又走不通,所以只能把目光转向西边的益州。
诸葛亮跟刘备在一千多年前聊天的时候,就说了刘备未来的计划是先攻下荆州和益州,然后从这两个地方出发,分两路向北进攻,最终统一整个国家。可是问题来了,为什么在赤壁大战之后,刘备就只控制了荆州的南边那四个郡呢?
诸葛亮曾经告诉刘备,他应该全部控制荆州和益州。然而,在赤壁之战之后,刘备仅仅只掌握了荆州南部的一些地方,并没有实现诸葛亮的计划。当曹操率军南下荆州时,刘备匆忙逃跑。直到曹操抵达宛城,刘备才听说曹操来了,同时也得知刘琮已经向曹操投降。刘琮的投降应该是一步一步来的,是荆州本地一些有权势的人逐渐同意的结果。但刘备显然对此一无所知。
刘备跑路到襄阳这地儿,诸葛亮劝他赶紧把襄阳城抢过来,可刘备没同意。
刘备说啥子不忍心,这理由听起来挺假的。毕竟刘备这么个狠角色,哪次不是心狠手辣?再说,那时候刘琮投降了,可他身边不少人都跑去找刘备了。从名声上讲,刘备那可是比刘琮响亮多了。而且刘琮投降是蔡瑁那些襄阳豪强逼的,不是所有人都想跟曹操混。这样一来,荆州实际上已经分成两派了,不少人对曹操没兴趣,就跟着刘备去了。
刘备一向以仁义著称,他不愿因战事而毁掉自己的名声,因此错过了攻占襄阳的绝佳时机。若刘备当时出兵攻打襄阳,虽然不能保证必胜,但成功拿下襄阳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。之后,若用水军拦住曹军过汉水,就能控制汉水以南的荆州。可刘备没有这样做,最终只保有了荆州南部的四个郡。这也导致了后来需要借南郡的情况,并为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分裂埋下了伏笔。
刘备有个远大的梦想,就是统一全国。虽然这听起来挺遥远,但梦想还是要有的。刘备从小就坚信自己将来能坐上那种只有皇帝才能坐的华丽车,而要达到这个目标,就必须统一天下。所以刘备的眼界并不只限于荆州这一小块地方,他的目标是整个天下。他绝不想像刘表那样,只满足于守着荆州这一亩三分地,而是立志要靠仁义之名来统一整个天下。
刘备没采纳诸葛亮抢襄阳的主意,他觉得统一全国得靠仁义,抢地盘才得用武力,这跟诸葛亮的想法不太一样。诸葛亮也不反对仁义,但最终拍板的是刘备。至于后来打益州,不管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有没有提,刘备都得打,因为那是他唯一的出路,别无他法。